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大學後悔沒做的事情 by Tasha

後悔其實是世界上最無濟於事的一種情緒。後悔與反省不同的處在於前者多是沈溺於細節的反覆中,而後者則是將自身抽離情緒,以較為審慎、客觀的角度,看待曾經的自己。與其後悔,我覺得反省會把我們帶得更遠﹑也更能明白自己的為與不為,其實牽涉當初的主客觀條件的能與不能。

我的求學過程歷時較久,所以也多了些學生的餘裕,可以去完成一些Sunwei現在想起或許覺得有些缺憾的事情。同樣地,這樣的餘裕也必須以較晚踏進職場﹑時間與金錢成本來換取。

若真的要說我後悔大學時代沒做的事,可以列出以下:

1. 沒有在課餘時間打工兼職,早點了解職場及所學在職場上的評價:
在大學的課餘時間,我參加了模擬聯合國社團,也藉此到了美國參加兩次大型的模擬聯合國會議,也曾擔任過大學所舉辦模擬聯合國會議的主席。類似的社團經驗,讓本來是內向性格的我,也能逐漸習慣在公開場合發表意見﹑主持甚至領導團體。在社團中交到的好朋友,也因著一起辦活動的革命情感,直到現在,也都能在不同的時刻互相支持與幫忙。有些班上的同學選擇去當家教或是去餐廳打工,這也是很不錯的經驗。畢竟,大學校園是個界線太過分明的保護傘,若是能透過情境置換去體驗﹑發掘自己的所學科系外的其他長處與人情世故,這才是打工或兼職所能換來最寶貴且受用的經驗。

2. 沒有早點接觸財經或理財相關訊息:
在大學生的年紀,其實歐美文化的同齡學生,多是開始自己打工賺學費﹑搬出家裡甚至是背助學貸款。但是在台灣的文化中,父母親習慣供應孩子的一切日常所需,以至於孩子對於金錢的取用與規劃其實所知甚少。除非是財經企管相關科系,否則對於理財這門人生重要科目,許多人可能大學四年都沒機會沾上一點邊。雖然談錢有點俗氣,特別是在人文或社會科學類的領域尤是。但是,若沒有足夠的金錢餘裕,可能都會扼殺任何一個你熱愛的興趣,無法讓你在人生路上持續將興趣帶著前進,這將會是人生更大的缺憾。我一直要到上研究所的口譯課堂上,因為要準備財經相關的主題,才開始持續看財經台和注意財經新聞,直到踏進第二份工作之前,才開始看跟工作相關的產業訊息。在此建議幾個網路電子媒體,可作為持續關心財經新聞的開始: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

Digitimes (電子時報):
http://www.digitimes.com.tw/

綠角財經筆記: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

Sway房市觀測站:
https://www.facebook.com/swayhouse

3. 沒有深入發展剛開始萌芽的興趣:
在大學時期,主要的時間都貢獻給社團了。在社團之外,曾經又拜師學藝﹑重拾起小時候只學過皮毛的小提琴開始練習。但因為後來課業繁忙,在進入研究所前又中斷,之後也因為租屋處附近沒有琴房也沒有持續練習。即便無法成為演奏小提琴的人,但是古典音樂和其他類型的音樂,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曾給我很大的安慰。若是時間允許,在大學時間請多撥出點時間給自己的興趣,無論是語言﹑音樂﹑運動,就像是學會任何一項技藝,發揮工匠精神,持續的練習,並在其中享受精熟的成就感,也替自己的未來人生多準備一件一生受用的行囊。

願大家都能在大學生涯結束後,有著滿滿的收穫而非缺憾。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大學後悔沒做的事情by sunwei


說實話 我對於人生的態度 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總是常問自己以後會不會後悔  如果你經常問這個問題 我相信寫這篇文章的篇幅 也是可以短得多 或是沒有這篇文章的存在

我最後悔的事情 其實就是現在大家吵得沸沸揚揚的

澳洲打工度假 
後悔知道這個訊息太晚 知道的時候 已經進入要找工作的階段 每次在臉書上看大家的美麗照片 我就很希望我當初有做這個決定  但我也相信 如果你真的很想要做 就把這件事加入自己未來的人生吧!

多旅行一些國家
學生時代沒有錢 但是時間多 應該可以體驗跟現在不同的人生樂趣 因為我覺得我的人生 可以說是因為旅遊而豐富 我會把自己的人生切點 說成去某地旅行前的自己 還有某地旅行後的自己

精進第二外語
說來慚愧 學西班牙語兩年 但說的還是基本對話 主因就是沒有覺得自己每一年會去的動力 !所以現在改學日語 跟自己說以後每年都要去一次日語 還每週跟日本同事有對話 所以慎選你的第二外語 然後堅持!

而上述三件我後悔的事情 也在我現在跟將來會不斷努力 讓這些事情不再是讓我後悔的事情!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如何寫一份吸引人的履歷表呢?by Tasha

既然Sunwei已經說過寫履歷的大原則,身為職場老新鮮人的我,提供幾個寫英文履歷的原則。

當初要寫履歷表時,除了請教Sunwei外,也一同請教了早我幾年工作的朋友,也獲得他們慷慨的分享與建議。在此也建議各位可以請稍有工作資歷的朋友協助看看你的履歷表,會得到比較客觀﹑中肯的建議。

英文履歷的格式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s://careerservices.princeton.edu/undergraduate-students/resumes-letters-online-profiles/resumes/sample-resumes

因在國外學校輔導學生就業的機制比較完善,通常也有較為完備的職涯諮詢服務,寫履歷時可多上類似網站參考範例。

撰寫英文履歷大原則:

1. 將履歷控制在一頁篇幅,大標題分別為:Education, Experience, Activities, Honors, Skills等,但為了符合篇幅限制,建議只挑幾個作為大標題。Education與Experience大項為必備。

2. 若為新鮮人則將教育背景置於履歷上方,年份距現在愈近的放在最上面,依序遞減

3. 履歷以條列式撰寫,以動詞作為每句開頭:以上述英文履歷參考網址中的senior resume截圖為例
資料來源(source):
https://careerservices.princeton.edu/sites/career/files/resume_senior.pdf

因為這位學生還在學,所以履歷的月/年份為2011年2月-迄今。此外,動詞的選擇其實也關係到個人的參與程度與貢獻度,愈有原創性的動詞會愈吸睛,例如:create, initiate, lead, launch。在寫作同時,也盡量避免一直重複使用同樣的幾個動詞,除了會造成視覺疲勞外,也會讓閱讀履歷的人興趣缺缺,這時,同義字字典就會是很好的幫手。當然,履歷是要展現你過去經歷的懶人包,資訊的真實度永遠是首要,千萬別為了過度包裝而太夸夸其詞,也不要過度謙虛。

4. 檢查再檢查:在履歷送出前,永遠要檢查再檢查,無論是格式﹑動詞時態或行文皆然。請善用word內建的拼字檢查,不要讓履歷出現拼字錯誤的紅色,若可以,也請英文較好的朋友幫忙看看是否有文意不通的狀況。



以上建議供各位參考,若有問題可來信,之後可同場加映。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如何寫一份吸引人的履歷表呢?by sunwei


延續上週 如果我們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理想的履歷表是絕對必須要準備的
我記得當初我寫第一份履歷表 前前後後應該是花了我快十個小時 當然也要感謝當時協助我撰寫的小光 從格式到內容都跟我一一討論 如果你現在還是大一到大三的學生 我也很建議你提早開始練習寫一份履歷表 相信你能更快的了解自己擁有的優勢是什麼 或是有什麼是你想要在畢業前想要補強的

履歷表有幾個我看重的部分:

格式
雖然我不是專業的人資 但是也協助面試了不少人 我看履歷表第一眼應該就是1~2秒而已 如果格式不好的 我應該不會想要繼續看下去了 你可以想成 你今天想面試一個穿得不得體衣服的人來面試嗎?而且在越頂尖的公司 還真的要注意每一個小細節呢! 另外 不建議使用人力銀行提供的標準格式 提供給大家一個小祕訣 想辦法去找到國外最TOP MBA的格式  如果是外商的HR也看得舒服呢!

內容
我喜歡用一句話來比喻 ! 你的履歷表不是產品規格介紹書  而是廣告 簡短有力 請限制在一頁

善用成果
“我能夠交辦老師交代的每項作業 證明我可以把每件事情做得很好”
“我在班上的作業得分是全班前1% ”
第二個句子 比起第一個句子 其實更能夠讓人資感受到你的優秀

善用數字
我會要求自己寫的履歷表 需要能夠用數字量化 因為履歷表寫質化的感染力不足 質化的事件建議是在面試的時候提出

善用相對性
可以提供今天同一件事 別人做成果是如何 那又有什麼不一樣

以上的原則 我在至今改我的履歷表我都是一樣的原則

而且我會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先一一列下 因為不同的公司 會建議大家需要把履歷表的元素再做排列組合!

下週我們來談談我們大學後悔沒做的事 希望大家也不要有後悔呀!


這句話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我該先工作還是先唸研究所(2)-by Tasha

起於某天晚上隨機的談話,於是有了這個網站。兩個從指南山上一起搬到徐州路上的古蹟教室裡,到現在有近十年交情的老同學,現在回顧之前的生活,總覺得有點話想說,說給當初的自己聽,也說給現在走到當初那個年紀的你們。

大學畢業後,我轉了個彎去唸了翻譯所,中間也曾休學去工作,也有自己接案的經驗。可能是因為翻譯所實務取向的關係,在研究所期間,陸陸續續進行了或長或短的職涯試驗,我也曾問過自己:「若是沒有唸研究所,我的人生會比較不一樣嗎?」老實說,我不太有答案。但是在研究所的修煉與其說是為了拿到一張畢業證書、比大學畢業生多幾千塊的起薪,倒不如說是對於某些問題有較為深層的探究與反饋。以往在大學,聽的時間總比說的時間多,翹課或是選課總是隨興所致,時間總是零散地分佈在某些或許發芽卻來不及長成的興趣中。幸運的話,會交到幾個可以相交一輩子的好朋友;不幸的話,你可能會覺得大學跟高中沒差很多。但是,研究所的學術養成或許是種態度–對某種問題追根究底、願意投注時間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與思考方式,也有可能會跟著你一輩子。

回顧大學的日子,我有些建議可以給你們:

1. 找個自己有興趣的社團去消磨課堂外的時間:
社團就是現實社會的小縮影,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說服及學會欣賞別人與你的相同與不同,會替你裝備更充足的武器在職場上成為更成熟、別人也樂於共事的人。

2. 善用圖書館的資源,多看書與電影:
記得以前某位歷史老師說過:「最有用的知識就是無用的知識」,在你人生的旅途上,如果可以帶著前人的智慧作為行囊,就好比替你的旅程多添了幾種交通工具的選擇,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視野一路收盡人生的風景。梁文道先生說過:「一輩子可以做的事,就是成為喜歡讀書的人」。閱讀不但是極為個人且私密的經驗,也彷彿是想像力的競技場,在其中你可以盡力奔馳,無論當下的境遇為何。有些事年輕時可做但老了很吃力,例如三鐵競賽、環島旅行或是跑趴,但是唯有閱讀是你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另一方面,電影則是閱讀的動態形式、人生的縮影,能在幾個小時內進入其他人的生命中,這樣的旅程可不比走一遭前世今生的興味要少呢。

3. 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喜歡自己:
無論是透過社團、閱讀或是打工經驗,你會慢慢篩選出人生中你認為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你也會慢慢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不需要與他人比較、不需要憤恨或是討厭自己,你的獨特是由你定義。試著接受自己、喜歡自己,人生很長,與自己好好相處是一輩子的功課。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網誌的起源--人生的選擇(1) 我該先工作還是先念研究所?by sunwei



這個網誌的緣起 就是這個週一 我跟我的好朋友塔莎在咖啡館聊天 想起一些人生的選擇 想起如果在幾年前能夠聽到更多元的意見 會不會走向不同的道路? 希望可以記錄下來 如果有更多人可以看見 可以在感到迷惘的時候 多一些參考 我們想那一定是很棒的事情吧!



我先說我的狀況

我在大學的時候 其實就已經決定了 如果我沒有找到非常想要念的研究所或是科系 我就會先去工作  但如果今天是完全沒有任何的頭緒 我覺得可以先觀察自己的心態:


 你今天去念研究所 是很明確將來想要做的工作 需要研究所的專業 還是只是因為
 害怕畢業
 害怕低薪
 害怕未知的未來 
 害怕要早一點做決定 
 如果今天發現這樣子的心態  其實不太建議直接去念研究所
 我覺得人迷惘是正常的 那要怎麼樣能夠幫助自己作出判斷呢?

以下是我覺得對一個大學生有幫助 可執行的

1. 在大學時期 多聽演講
    演講分成兩種 一種是網路上的 ex TED 你可以聽見 了解到世界上不同的觀點  另一種是自己平常看學校是否舉辦 或是雜誌舉辦 你讀過那個作者的書或是文章 抓住現場見面的機會 勇於去認識吧!或許可以幫自己找到一個職場導師噢

2.參加就職博覽會
   這其實是一個讓你提早認清這個世界的好方式 你可以去了解自己所學所作 人家是怎麼給予評價的 我記得當初我大二就去參加 發現來徵才的廠商 只喜歡某些科系 我就覺得自己一定要累積更多獨特的優勢

3.上人力銀行看喜歡的工作
   如果可以的話 希望大家看台灣以外的工作 看一些你心儀的公司的徵才條件 也知道自己接下來可以在哪一個地方努力

下一次可以來探討另一個問題 怎樣寫一份外商也喜歡的履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