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談抉擇-- 你在意的是自己還是別人眼中的你? by Tasha

在著名的批踢踢BBS論壇上,常會有許多問卦文,問卦內容大至人生大事、offer選擇、男女朋友繼續在一起或分手,小至選擇適合的保養品,我們靠著累積生命經驗與分享他人的生命經驗,作為人生走向的羅盤或是旅遊書。按圖索驥的好處是至少有名的餐廳不會錯過、別人踩過的地雷可以繞過、別人口中的爛人也不會進來自己的生命軋一角。但是,我們很少去追蹤每則問卦文之後的進度與結果,好像某個時點的問題若得到了解答就是problem sovled。然而,每個選擇背後一定是另一個被放下的選擇,機會成本的交換也從來不會是贏者全拿的賭盤。你是否曾在自助旅行中,因為迷路而走入小巷反而發現可愛咖啡店的經驗?或是為了避開人聲雜沓的景點,反而誤打誤撞發現私房景點?如果人生的旅程只是把別人列給我們的代辦清單上的事情劃掉,會不會太無趣了一點。既然我們都不免要選擇或被生命的機會揀選,又該怎麼知道自己選的到底是基於理性的評估還是別人的期待?

今天剛好看到了一篇Laura Garnett寫的一篇文章:三種增進自信與表現的方法 :
3 Ways to Boost Your Confidence and Improve Your Performance


以下摘錄文中的內容與方法,或許可以作為自我檢測的開始。 在文中作者提到會阻礙前進的主要原因為:在意他人的看法。

Garnett引述了《信心代碼—女性應該掌握的自信科學與藝術》(The Confidence Code)作者的一項研究(本書介紹請見:妳不是沒能力,只是沒信心),其中提到將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作為自我價值與自信來源的人,不但心理、生理都會承受負面影響。Crocker針對600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無論是在外表、成績、選擇等各個項目上,在意他人評價作為自我評價來源的大學生承受的壓力較大、藥物濫用與飲食失調的情況也較多。反之,自我評價來源是內在驅力為多的學生例如出自品德、倫理原則的德行,上述生心理失調的狀況則較少。該研究的結論是依賴他人誇讚而建立的自信,相較於從自我的成就中建立的自信要脆弱得多。

於是,在決策過程中自我檢視,自己是不是落入了求取他人認同的陷阱當中也更形重要。Garnett建議透過詢問自己以下問題,了解他人對自己的決定的影響力大小:
1. 這件事可能會有影響對我有益嗎?還是讓我可以獲取他人的讚許?
2. 如果我沒得到他人對我的社會認可,我還是有動力做這件事嗎?
3. 我對於與他人分享我正在做這件事的意願,是不是大於我願意全心投入這件事的程度?

如果你喜歡自己手中正在進行的事,也覺得得到他人的認可有加乘的效果是再好不過,只要你能確定你的驅力是來自內在而非外在事物。上述三個問題的最終的目的是要避免你選了個別人覺得不錯,其實你沒興趣的事來做。

在人生旅程的各站無論是求學、職涯、感情等站停靠時,或許在急著翻開旅遊書指南找推薦必吃餐廳或是必遊景點之前,我們都可以問一下自己:「去哪裡、做什麼,或是跟誰在一起會讓我最快樂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