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的履歷表文章,本週來談談,送出履歷表之後又該怎麼準備自己的下一步?
接到邀請面試電話/訊息:
履歷表送出之後,接到邀請面試的電話或訊息,就等於通過了最基本的門檻。接到電話時,記得要向面對面說話一般,保持語調有精神且講話速度不過快或過慢,讓電話另一端的人留下好印象。即便是訊息,也以簡短文字禮貌回覆可面試的時間,面試前也應再三確認時間與地點,預留交通與熟悉環境的時間,不要讓自己在慌張的情況下現身在面試會場。
面試類型:電話﹑團體或個別面試?
上一篇文章中,Sunwei已提到電話面試的一些小技巧與注意事項。的確,電話面試是某些公司,特別是大企業,為了篩選求職者的第一關。電話中的進退得宜,某方面來說也代表求職者的職場表現一部份,如果求職者無法讓面試者願意在電話中多聊幾分鐘,那麼又要如何一起工作呢?
至於團體面試,可能會讓許多求職者格外緊張,想像著自己是「名模生死鬥」裡的參賽者,被一群又正、腿又長、又拍過無數雜誌封面照的競爭者環伺,彷彿好像只要自己走錯一步,就會被Tyra Banks請出門。團體面試的場合中,大家心裡搬演起內心戲的激烈程度,應該是與實境節目不相上下。面對團體面試的心態又該是什麼呢?或許,我們該從為何雇主要進行團體面試的原因出發,並了解他們又想要達成什麼目的?
雇主想要進行團體面試,不外乎是想了解:1. 求職者是否能在團體競爭中凸顯自己的特色? 2. 求職者在團隊的情境下,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3. 求職者具備組織裡需要的特質?
記得當初參加某公司面試時,除了基本題的英文自我介紹外,該公司將所有的面試者分成幾個小組,出了一道題目:X公司需要在某個區域建設研發中心、員工宿舍和學習中心,另外列出每蓋一公分鐵路、道路及建築所需的花費,並給每一組一樣多的預算,要每個小組在一張大白報紙上,畫出最適宜蓋上述建築的地點。在討論過程中,公司的人資便會到各組去觀察,看看組內成員是怎麼討論與合作,誰是提出點子的人?誰是負責畫圖的人?誰是負責給予回饋的人?誰是會注意時間的人?誰是會總結大家結論的人?以上幾種人其實並無好壞之別,因為每種類型的人都能為組織帶來貢獻,重點在於該公司需要的職務類型是否能跟大家在類似角色扮演遊戲中的角色性質相匹配。
有人說,找工作其實也跟找另一半有點像,往往要找的不是最帥、最美或最有錢的,而是找可以一起生活、一起完成夢想的人。但結婚對象可能不能常換,工作卻是可能有較大變動,無論是換工作內容或是換公司都有可能。因此,我比較傾向將找工作比喻為找一起自助旅行的旅伴,你們可以個性不同或是擅長的事情不同,有人擅長規劃行程、有人擅長控制預算都好,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保證你的旅伴是要跟你前往一樣的目的地才行,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在此,也要提醒初入社會的求職者,不用因為自己剛出社會就覺得好像什麼都不會,無法獲得面試者的青睞。對於初出茅廬的求職者而言,最佔優勢的就是可塑性和潛力,沒有沾染組織的習氣,或許更有餘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說不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