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面試如同相親,那麼除了是否能看對眼外,對坐的兩人(或多人),最想了解對面那位的心聲是:「我們能合得來嗎?」、「他/她是適合我的人嗎?」所謂的合得來,講白話一點,就是求職者的能力、價值觀以及對於工作的認知,是否符合工作的要求以及面試者的期待?
能通過履歷篩選的求職者,基本上能力都跨過了職缺的基本門檻,但面試者更想知道的是,除了你說過你做過的事之外,你能馬上替這份工作帶來什麼價值?畢竟,公司聘你來的第一天就得付你薪水,如果能有馬上可派上用場的能力,絕對是公司求之不得的事。
面試者提問,通常用意不在於獲得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測試求職者的反應與應對能力,如何凸顯過往的經驗,或是面對比較具有人格特質挑戰性的問題,反而是求職者是否能脫穎而出的關鍵。
今天來談談面試最常被問到的幾種類型的問題:
1. 是否充分認識自己:這類型問題通常會聚焦求職者對於自己的敘述,但可能會包裝成客觀的樣子,例如:「你的朋友都如何形容你?」、「你覺得你適合當xxx(職務名)的特質是?」、「你的優點/缺點是?」
2. 是否充分了解職務內容與職務相應的狀況:面試者當然希望求職者是在充分準備下,無論是資料蒐集或是心理素質上,求職者應該做好功課,若是需要多一點訊息,也可以向面試者發問,切記不懂裝懂。這類型問題通常會是:「這份工作需要面對很多的拒絕,可否舉幾個你之前如何面對失敗的例子?」、「可否請你舉出一個你前一份工作最得意的事情?」、「請說一下你對這份工作的了解」、「請說一下你預期這份工作會碰到的困難是,你如何解決?」、「我看你之前的經歷都在xxx產業,怎麼會想要到這個產業?」
3. 求職者能否與他人合作:這類問題是要測試求職者是否願意或是樂於與他人合作(反話是:公司不要會扯後腿的人),這類問題例如:「請說明一下你之前在xxx專案/xxx社團擔任什麼角色?你的貢獻是?」、「請舉例說明你如何解決衝突?」、「請說明你預期可以在這個團隊扮演什麼角色?」
在此提供一篇Linkedin文章的連結供各位參考,「九件面試者應該告訴求職者卻沒說的事」:
面試其實就跟課堂報告一樣,事前好好準備與模擬可能會有的狀況,面試當天,試著在台上展現最自信、最亮眼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