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過較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或組別之間競爭的團體面試後,恭喜你!又進入了下個階段,也就是只有少數人或是只有你自己的個別面試。
回憶起個別面試經驗,有中小企業老闆一對一的面試經驗,也有與另一位求職者一同接受兩位業務主管的面試經驗。面試官的風格各異,有公司創辦人回顧自己的創業過程或是企業理念,也有業務主管出隨機應變題,測試求職者的臨場反應能力;然而,無論是團體或是個別面試,無論面試官是總經理還是中階主管,他們的目的都很一致,就是替公司找到合適的人,也替自己找可以合作的夥伴。就像是從小到大,學校運動會會有的趣味競賽一樣,拔河、兩人三腳、蜈蚣競走或是運球接力,都不是要比賽誰腳最長、跑最快或是跑最遠,而是哪一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協調自己的隊友,一起完成一項共同的任務。其實,趣味競賽的設計,在先天上就有點反直覺,像是多股互斥力量的拉扯,如與隊友綑綁在一起的腳踝、無法跳過可能能力不及其他隊友的接力賽,在競賽的當下,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只要有任何人落後都會拖累其他人,只要有任何人受傷,其他人也無法前進。因此,如何找出隊內的最佳頻率、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成任務,要比有任何一個人強出頭要重要多了。
在職場也是如此,一個公司的組成可能有研發、業務、行銷與後勤部門,每個部門都是完整銷售過程的一環,如何各司其職、合作卻不互相牽制,一起完成組織目標,才是公司領導者最念茲在茲的事。
求職者是否具有團隊合作能力,或許可以從求職者的社團經驗判斷,例如是否擔任過社團幹部或是參與團體運動像是系隊或是校隊之類。在此同時,面試官也想知道,求職者除了過往的經歷之外,對於職涯的想像或是對於自己技能的了解,是否符合面試職位的要求?對於自己的了解,絕對是面試的最基礎,唯有了解自己的長處、劣勢以及最在意的事,才有機會將長處轉為賣點,並將自己的劣勢的負面色彩淡化,贏得面試官的青睞。好比在在學成績不是很好的求職者,可能可以強調自己在社團或是校外活動的參與,淡化在學成績的負面印象;或是內向的求職者,雖然沒有擔任過領導者的角色,也可以強調自己在統合團隊工作與協調的能力。請切記,面試官並非要尋找全才的求職者,而是有你公司會更好的工作夥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