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如何有點黏又不會太黏-談面試後追蹤進度 by Tasha

在面試過後,除了像下通告的藝人一樣覺得鬆了一口氣,盡心盡力完成了表演之外,在還沒拿到offer letter之前,每個求職者的心裡依舊會非常忐忑。有人會不斷回想自己面試時說錯的話、或是不停在心中比評自己和其他求職者的表現,這樣的心裡小劇場也夠折磨人了。然而,除了暗自祈禱自己通過面試之外,其實求職者還可以進行面試後追蹤,確保自己不會完全消失在人資的視線外,也能讓自己了解應徵職位的狀況。下列的文章,提供了五個很好的追蹤方式,確保自己能保持能見度又不會顯得太黏人,以下摘錄供各位參考:

5 Expert Tips for Following Up After a Job Interview

1. 持續追蹤準沒錯!
持續追蹤求職進度,可顯示求職者對於該職位的熱忱與興趣,但要確保在過程中保持禮貌的態度,不要一直窮追不捨。最好是在離開面試的會議室之前,就先問好之後的進度,例如:什麼時候會確認有無錄取?方便讓自己心裡有個底,也好追蹤。當然,面試後一封簡單扼要的感謝信就是追蹤進度的好的開始。

更高段的求職者,可以在追蹤信件中提到與應徵的公司或職位相關的新聞,顯示自己一直有在注意該公司的動態。當然,信裡頭提到的訊息都要是公司的正面訊息才行,若是醜聞就免了吧。

2. 及時與專業的溝通
在面試過後寫封感謝信是再好不過,除非人資有明確提到不要主動寄送詢問信件,不然還是寫吧。另外,記得追蹤進度使用的聯繫方式要以最後一次與人資溝通的方式或是應徵公司指示的方式為主,例如:最後一次寫信是用e-mail就用e-mail聯絡。當然,就所有的聯絡方法觀之,E-mail應該是風險最低、最不容易失誤的聯絡方式。切記,即便你手中有人資的私人聯絡方式如手機或是家裡的電話,也千萬不要打,畢竟私事是私事、公事是公事,公私不分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狀況。

3. 如果沒有收到回音,有技巧地追蹤進度
如果你面試的公司說一週後會聯繫你,但一週過後你都沒有收到訊息,這時,寫封E-mail去問問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追蹤太多次,可能也是會使人反感。追蹤信的內容也是要保持簡單扼要與禮貌的態度,不需要提醒對方一直沒有收到信,而可以換句話說,禮貌地請問對方評估的流程進行到哪個階段?

4. 不要留戀,繼續向前
如果你一直都沒有收到應徵職缺的回音,可以再追蹤,如果再追蹤也沒回音,求職者應該試著再往其他的職缺前進,就算是你很喜歡的公司或職位也不要留戀。畢竟,應徵公司內部的狀況並非求職者所能完全了解,求職的最大目的,也是讓求職者手中有愈多的offer可以選擇愈好。

5. 即便求職公司要你給推薦人的聯絡方式,也不代表工作就到手
當被求職的公司詢問推薦人的聯絡方式,許多求職者應該會覺得精神受到鼓舞,這代表你是求職公司正在考慮的幾位候選人之一,但卻不保證工作就是囊中之物。所以,給出聯絡人之後,還是要保持平常心,適時善用1~4的追蹤技巧,確保自己在求職旅程中,手中有愈多的籌碼愈好。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影片分享 Dan Pink 談叫人意想不到的激勵科學 by Sunwei


我真的強烈同意
現在的企業如果真的要鼓勵人才
合理的薪水 之後如果希望人才貢獻更多
讓員工找到對自己工作內容或進度的自主性、掌控性以及使命感,才能發揮最好的效用。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影片分享 J.K.Rowling 給哈佛畢業生的致辭 by Sunwei

人的幸福,來自於了解到生活不是一張成就的check-list

我相信我們的手中就有改變一切的魔法棒

影片分享 不完美的美:徐譽庭 (Mag Hsu) by Sunwei

已經是第三次聽這篇演講了
我一直在想人生 因為不是獨立的活 所以常會跟人有所牽扯 而跟人的互動 也容易不開心
其中提到的 有時候可以一針的看穿一個人 很有可能自己也有類似的缺點而不自知
這提到的認出自己 並且學會包容 我覺得是一輩子的課題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選擇與捨棄也是門藝術-談履歷表不該放什麼? by Tasha

就像許多人所描述的,履歷表可以比擬作情書、菜單、商品廣告等比較容易具像的生活所及之物。然而在撰寫履歷表的同時,求職者不只是在回顧自己的職涯旅程,也不是在細數過往的豐功偉業,而是要在心裡想著你的讀者、你的求愛對象、你要服務的餐廳客人以及你要鎖定的目標族群--也就是HR,他們到底想看到什麼?

擁有一份格式整齊、重點清楚又包含職缺關鍵字的履歷,並不保證你能一步登天得到夢想的工作。履歷的作用在於讓你得到面試的機會,或許就像Blind date或網友見面一樣,一定得讓對方對你產生興趣、有想進一步認識的意圖,也才有見面的機會。履歷也像是餐廳的前菜,先挑起饕客的味蕾,才有機會繼續鋪陳,呈上更豐富美味的主菜(求職者本身)。那麼,什麼東西不該放在履歷當中呢?以下提供幾篇文章,分別列出了履歷表不該列出的項目或內容。

4 Things to Leave Off Your Resume

5 Things To Leave Off Your Resume

10 Things to Leave Off Your Résumé

整理了上述文章的內容,我們發現可歸結以下幾點(因上述為國外的文章,所以部分資訊可能較適合外商求職者):

1. 敏感資訊:如個人的婚姻狀況、種族、宗教信仰等,因為雇主也不希望不錄取某位求職者,反而被認為是基於敏感資訊的內容所構成的歧視。

2. 不相關資訊:與職缺不相關的政治或社交社團、個人的嗜好或是工作內容。與其列上工作內容,雇主更想知道的是你在前一份工作達成了什麼成果?

3. 求職目標:以往有些履歷會列上objective,然而對於雇主來說,他們很清楚求職者所為何來,因此求職者也不需要再佔用寶貴的履歷空間把列上objective了,而可以用"summary of qualifications"取而代之。

4. 太多不同的格式:履歷作為廣告傳單的目的就是要一目了然,可以了解商品的內容成分。因此,盡量在履歷中使用愈少的格式變化愈好,不需要底線、粗體、斜體同時出現在同份履歷上,反而會使閱讀者不易閱讀。

5. 用很大的篇幅解釋兩份工作之間的空白:對於工作轉換之間有空白時間的求職者而言,可改用功能性(functional)的履歷表,而非按照時間排序(chronological)可明顯察覺時間斷層的呈現方式。藉由將與職缺最相關也最能呈現所需技能的工作經驗按照相關性列出,再列出在職時間。雖然雇主可能還是會有疑問,但能在面試時親自解釋也好過履歷在初選時就被篩掉,或得在履歷上花大份篇幅去論述原因要好。

6. 超過十年的工作就不需列出:雇主想知道的是現在的你有多符合職缺所要求的內容?十年前的工作所獲得的經驗或技能,現在或許會有些過時不合用了。因此就大學畢業生來說,履歷上就不需要提到小學畢業得到市長獎或是參加演講比賽拿冠軍的事情了。

7. 推薦人:有些人會在履歷上寫上Reference available upon request,然而這句話並沒有提供新的資訊給雇主。如果雇主希望詢問推薦人的意見,自然就會在面試時請你提供推薦人的聯絡方式。

修改履歷也跟生活一樣,有時候需要善用斷、捨、離的功夫,才有辦法將真正重要的東西留下。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影片推薦 Candy Chang: Before I die I want to... by Sunwei

好好想想看吧

在死去之前 你有什麼想完成的

我腦中只有一個答案 就是 環遊世界

影片分享 Kathryn Schulz: On being wrong by Sunwei

犯錯是可以的
犯錯本身是中性的 但是我們被教育成 犯錯就應該感到可恥
所以我們變得害怕犯錯
如果犯錯我們就是有問題的 所以我們被教育成 要求完美 超越目標
被這個錯誤的觀念教育的太好了


我們可不可以多接受 也許我們是錯的?

影片分享 Can prejudice ever be a good thing by sunwei

偏見
人其實容易有偏見而不自知
並且人對於選擇不同的人 甚至會有懲罰性的行為出現(討厭)

但期待在這些不理性的偏見中 還是要提醒自己做決定前好好思考

影片分享 :Honest liars -- the psychology of self-deception: Cortney Warren by Sunwei

誠實的面對自己

因為如果在人生重要的選擇不誠實 最後其實最痛苦的就是自己呀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如何寫履歷表-你得先過ATS這關 by Tasha

對於許多大型的外商公司來說,因為同一個職位的求職者甚多,如果你的履歷不是藉由在該公司工作的人送進去,那麼大概都需要經過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s (ATS)的篩選,才會真的有機會讓人資過目。根據提供職缺搜尋的Preptel公司的調查,ATS系統大概讓75%送上的履歷在人資得以過目前就石沈大海,也難怪有些求職者會疑惑怎麼自己送出履歷之後,從未收過目標公司的回應。

然而ATS系統的的設計並非百利而無一害,其最重大的缺陷就是如果收到的履歷格式不正確或沒有職缺相關的關鍵字,ATS就會把該份履歷判定為不合格履歷。那麼,即便求職者的條件再優秀,都很難得到進一步面試的機會。另外,ATS也會發生誤讀事件,例如履歷中日期的擺放在雇主之前,使得系統誤認求職者缺少工作經歷而判定履歷不合格。你可能會想問,既然ATS的缺點這麼多,為何企業還是普遍會使用類似系統?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像是我們使用搜尋引擎用餐的餐廳會打上關鍵字,例如:東區、早午餐、捷運,搜尋引擎會知道我們想在東區裡找到離捷運近的早午餐店,縮小搜尋範圍會讓我們更快能鎖定目標。對於找尋適合求職者的人資來說道理也相同。如何從幾十位、幾百位甚至千位求職者中找到適合人選?篩選絕對是第一步,即便有可能因為系統的缺失遺漏了優秀的求職者,但至少人資可以根據篩選的結果繼續進行更精細的選擇。

以下提供下列網站所建議12個撰寫履歷要避免的錯誤供各位參考:
12 Ways to Optimize Your Resume for 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s

1. 從工作內容中選出可以參考的敘述語言:使用該產業的行話、專有名詞增加被篩選的機會
2. 不要在履歷裡包含圖片或是圖表:ATS會把履歷內容拆解成好幾個部分,無法讀取圖片或圖表
3. 仔細選擇字型:使用較為常用、傳統的字型像是Arial、Georgia、Impact、 Courier、Lucinda、Tahoma 或 Trebuchet
4. 不要試圖在履歷裡隱藏關鍵字:有些求職者可能心想,要是ATS就是要讀取關鍵字,何不在履歷裡用反白的方式把工作內容的關鍵字都放上去,增加自己出線的機會?但這對於雇主來說無異是欺騙行為,萬萬不可
5. 不要放上不相關的訊息:只在履歷上放上與要應徵工作相關的技能和過去的職位,不相關的職位在履歷上看起來只會是填補空白的廢話
6. 不要使用特殊符號:一般用來標示重點的小圓點(bulletpoint)可用,但是像是箭頭等特殊符號則避免使用,以免被當作無法辨識的資訊
7. 避免使用花邊或是明暗:讓自己的履歷資訊清楚、易閱讀才是重點
8. 擴充自己的技能欄位:許多雇主會用ATS篩選求職者的技能,像是電腦技能或其他的能力,可將相關的技能及縮寫列上,方便供人搜尋
9. 列出客製化的專業簡介:列出符合職缺的相關成就及技能
10. 避免拼字錯誤:若是有拼字錯誤,則資訊會被ATS忽略。送出履歷前請多用word進行拼字檢查
11. 將聯絡資訊放在履歷最上方:在ATS篩選後,有些系統甚至會寄送e-mail給你,確保聯絡資訊正確也要定期檢查垃圾信件夾,看看是否有被錯誤分類的回覆信件
12. 針對每個職缺設計履歷:如果想要在ATS評分中脫穎而出,針對特定職位所需技能設計履歷更顯重要

若把求職當作找對象,換個角度想,身為被追求者的你,應該也不想收到別人也收過同樣內容的情書吧?由此角度去設計履歷,方能跨越ATS的關卡,取得面試門票,展現獨一無二的自己。


參考資料:

1. 5 Insider Secrets for Beating 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s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影片分享 Give and Take by Sunwei


  1. 接下來的幾周 我想要分享一些聽到的好演講 這是今年聽到很喜歡的一個 功利又科學的角度來分析 幫助別人能夠得到最終的成功
  2. 要能夠選擇性的幫助人 因為最成功跟最失敗的人 都是樂意幫助別人 差別只在是否能夠正確的判別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面試這回事之四 by Tasha

面試的型態除了一對一、由公司的人資單位主導的傳統面試外,也因應企業的需求及成本的考量,在今日衍生了更多的型態。

今天剛好在臉書上看到一篇與新型面試型態有關的文章,在此提供連結及原文摘錄供各位參考:
How to Ace Any Interview and Land the Job of Your Dreams

1. 視訊面試:對企業來說,視訊面事不但可以觀察求職者的溝通技巧,也可以一次多面試幾位候選人,不但不需要花費額外的交通成本,也可以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針對需要直接面對客戶的職缺,企業也希望直接觀察求職者的樣貌與儀態,以確保求職者是他們會願意派出代表公司去面見客戶的人。

求職者如何因應:視訊面談最常使用的便是Skype,因此求職者要確保自己的skype使用者帳號與使用者顯圖看來專業一點,也要確保麥克風收音良好,不要因設備技術問題,阻斷了自己被錄用的機會。另外,即便是視訊面談,也要確保自己的穿著夠專業,因為你不一定會全程都坐著,難保你不會在過程中需要起身調整攝影鏡頭。

2.  團體面試:企業透過團體面試在一群有潛力的求職者中篩選出需要的特質。通常是3-5人一組,一起進行團體活動。即便是在面試正式開始前,企業也會觀察求職者在場外(一般社交場合)的互動與交流狀況。

求職者如何因應:即便求職者再怎樣心急想求表現,也千萬「不要主導對話,避免讓自己看起來很有侵略性」。要給其他求職者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想法,並根據他們的說法再加以補充。這種技巧叫做"piggyback"就像大人會把小孩放在肩頭上一樣,站在別人的發現上發言,你也能夠看得更遠,也可表現自己兼有合作與統御的技巧。此外,求職者也可趁此機會觀察未來的工作環境及同事。

3. 陪審團型面試(Panel Approach):求職者可能會一次面對3-5位企業的人員,像是人資、未來的老闆、資深同事、未來會共事的部門主管等。此種面試方式對於企業與求職者都稱得上很有效率,因為有些經驗豐富的求職者通常求職時程也是很緊湊。

求職者如何因應:要通過此類陪審團型面試,你必須要說服在場的所有人。因此,事前要了解會參與面試的人有誰以及面試會延續多久(有些可達2-3小時),也可事先透過瀏覽陪審團成員的LinkedIn檔案了解他們的背景。面試當天,求職者應向大家介紹自己,並寫下陪審團的座位及名字,以便能直接稱呼別人的名字。在講話時也應與提出問題的成員眼神交流,在回答時眼神環顧所有人,最後再停在提問者那邊作結。若是有沈默的成員,也可透過發問將沈默成員納入其中,可詢問與他們部門或客戶相關的問題,也可代表你有事前做過功課。


4. 遊戲型態面試:這種新型態面試非常少見,目的是要透過遊戲發掘一般面試較難察覺的人格特質。企業會要求求職者玩遊戲,例如應徵的是廚師,就玩在壽司餐廳裡扮演師傅的電玩遊戲,藉此觀察求職者的分析與反應能力。